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改革与新型城乡关系模式的建立
  • [摘要]人类共同经营社会生活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之一,就是地球表层上散布着的无数个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人类群体聚落。这些聚落构成的人类聚居系统既给人类群体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
  • 作者:

    方明,叶克林

  • 全文[ PDF 899.0 KB ] 1986.1(1)  共有 1876 人次浏览
  • 市管县体制改革和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
  • [摘要]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市管县体制改革试验。这些试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教训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市管县体制改革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使这项工作更加健康科学地向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 作者:

    裴浩林

  • 全文[ PDF 598.0 KB ] 1986.1(2)  共有 1593 人次浏览
  • 略谈深圳特区的城市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
  • [摘要]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六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南部沿海开放带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城市。本文试就深圳特区的城市特点及与此有关的社会发展若干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作为一个城市,深圳的历史还很短。深圳虽然早就是我国的进出口岸之一,但直到七十年代末,这个小小的宝安县城的规模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农村集镇。
  • 作者:

    杨建和

  • 全文[ PDF 448.0 KB ] 1986.1(3)  共有 1758 人次浏览
  • 农村职业分化状况及其社会影响
  • [摘要]农村职业分化程度是衡量农村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示器。对于农村职业分化状况的了解、对于农村职业分化原因及其社会影响的探究,有助于对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了解和把握农村现代化的规律。这是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的事情。以下我们结合束鹿农村职业分化状况谈谈我们对这一个问题的初步认识。
  • 作者:

    金榜

  • 全文[ PDF 410.0 KB ] 1986.1(5)  共有 1618 人次浏览
  •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批判了在经济建设上“左”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在所有制结构上,纠正了过去限制集体、消灭个体的错误政策,努力克服经济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形式过于单一的弊病,实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方针。
  • 作者:

    何建章

  • 全文[ PDF 674.0 KB ] 1986.1(1)  共有 2078 人次浏览
  • 关于当今社会变迁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明显加快了变化速度。时至今日,这场变革已迅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组织乃至每一个人,变革的领域已远远地超出了经济范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些熟悉的东西正在匆匆离去,而一些陌生的东西,却已进入了人们生活之中。五年多来,社会变化之快,远远超出了过去的三十年,原有的社会结构在这种加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已开始变形。
  • 作者:

    吴大声,印证

  • 全文[ PDF 612.0 KB ] 1986.1(2)  共有 1824 人次浏览
  • 当代商品经济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 [摘要]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世界范围的生产力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带来了人类各种族之间及其自身的巨大变化。研究商品经济与民族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语言政策和宗教政策。
  • 作者:

    李甫春

  • 全文[ PDF 906.0 KB ] 1986.1(4)  共有 1487 人次浏览
  • 黑龙江省移民类型探讨
  • [摘要]解放后黑龙江省吸收了700多万移民,其中有从苏联、朝鲜回国的华侨,有来自日本、苏联的日侨、俄侨;有从山东、河北、安徽等省来的集体移民或自流人口,也有在省内从甲地迁到乙地的迁移人口;有单身移民,也有全家移民;有定居后不再移动的,也有住上一、二年就移动的,等等,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本文着重从划分类型,分析各类移民的特点及相互间关系入手,试图对移民现象的规律作一初步探求。
  • 作者:李德滨
  • 全文[ PDF 572.0 KB ] 1986.1(3)  共有 1661 人次浏览
  • 江苏吴县桑蚕生产调查
  • [摘要]1985年初,中央决定将长江三角洲辟为开放地区,逐步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所谓贸工农体制,即在一个范围较大的区域内,农业生产将和国际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并以对外贸易的需要来安排生产。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具备若干必要条件,而最基本的条件是外贸出口数量和品种的大幅度提高。桑蚕生产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出口物资,本文以江苏省吴县为例,试图分析桑蚕生产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作者:

    方世西,陆玉麒

  • 全文[ PDF 290.0 KB ] 1986.1(5)  共有 1630 人次浏览
  • 试论社会变迁中军队的发展趋势
  • [摘要]社会,是历史性的社会,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军队作为社会的一个分系统,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与其相适应的重大变化。我军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变革的历史。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我们必须对社会变迁中军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作者:

    许祥文

  • 全文[ PDF 496.0 KB ] 1986.1(1)  共有 1825 人次浏览
  • 赴内蒙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历史与现状调查
  • [摘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简称知青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波及全国城乡各地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其中几十万外地知识青年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也是内蒙古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劳力支边运动,它不仅对一代知识青年的素质、经验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使内蒙地区的文化和各族人民的思想、生活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因此,认真回顾这场运动的历史过程,分析评价其利弊及经验教训,对于今后制订正确的支边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 作者:

    史镜,李明启,邢宝玉

  • 全文[ PDF 622.0 KB ] 1986.1(6)  共有 1942 人次浏览
  • 谈谈社会学研究
  • [摘要]今天中国社会学学会举行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费孝通同志让我来参加,我愿意就此机会讲几句话。 中国社会学学会从1979年3月成立后,七年间,为重建社会学,同志们做了很多工作:建立了研究机构,在几个大学里建立了社会学系;招收了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起一支队伍;也出版了一些教科书和专著,各方面对社会学逐渐重视起来。社会学工作者用自己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重视。
  • 作者:

    胡绳

  • 全文[ PDF 389.0 KB ] 1986.1(5)  共有 1400 人次浏览
  • 现代社会结构研究
  • [摘要]当今国际社会,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出现,正在进行巨大的整体结构性的社会变革,或称现代社会结构的调理与优化。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情况,都在制订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未来学与社会学所共同注目的关于现代社会结构的科学研究。 
  • 作者:

    宋书伟

  • 全文[ PDF 650.0 KB ] 1986.1(2)  共有 1745 人次浏览
  • 试论社会智力
  • [摘要]智力概念的飞跃——社会智力 智力一向受到人们的珍视,但把它列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还是近来的事。如果在智力前面冠以社会二字——社会智力,则可以概括一种与个体智力密切相关,而又从内容到形式都远远超出个体智力的社会现象——社会或社会群体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地从事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按照黑格尔的思想,概念自身是会运动的。
  • 作者:

    李敏

  • 全文[ PDF 826.0 KB ] 1986.1(5)  共有 1311 人次浏览
  • 省县之间建立地(市)级政权的主要根据
  •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地方政权体系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本文试从促进这一变革和加强政权建设出发,建议改革现行的省——县——乡三级和地区派出机构的“三实一虚”体制,在省县之间建立一级地(市)政权组织,使地方政权体系构成省(市)、地(市)、县(市)、乡(镇)四级城乡并立,地(市)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完整系统,以适应我国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的需要。
  • 作者:

    吴越

  • 全文[ PDF 413.0 KB ] 1986.1(3)  共有 1519 人次浏览
  •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价值观的变化
  •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激发了生产者的劳动和经营积极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村乡镇企业应运勃兴,对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商品生产、改变农村面貌日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改变传统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奠定了物质基础。农村经济的空前活跃对农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变化,笔者试图通过社会调查,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 作者:

    沈冰于

  • 全文[ PDF 735.0 KB ] 1986.1(1)  共有 2246 人次浏览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宏观预测
  •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尽管对研究结果的表述方法及观点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但在基本问题的认识方面趋向还是大致相同的。
  • 作者:

    黄正荣

  • 全文[ PDF 955.0 KB ] 1986.1(4)  共有 1658 人次浏览
  • 广西南宁市永宁村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 [摘要]永宁村距离南宁市区10公里,位于高峰林场附近的丘陵地带,分散在大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6个自然坡上。全村现有505户,2,616人,1,334个劳动力。其中男劳动力为636人,女劳动力为698人;务农劳动力为1,141人,务工劳动力为138人,其他劳动力为55人。
  • 作者:

    蒙晨

  • 全文[ PDF 514.0 KB ] 1986.1(6)  共有 1651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