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乡村共同体重构与老年心理健康——农村老年心理干预的中国方案
  •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突出的老年心理问题,本研究于2011-2016年在九个省份的农村开展老年心理干预,基于社会整合理论及共同体理论,设计以“守门人”模式为核心的中国方案,形成“基层干部引领、友邻同伴互助、家庭养老存续”的干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策略全面增强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营造了“老年友好的乡村共同体”的社区情境,为提升农村老年心理健康与晚年生活质量探索了具有实证意义的中国化路径与策略。
  • 作者:孙薇薇、景军
  • 全文[ PDF 2463.0 KB ] 2020.35(5)  共有 3533 人次浏览
  • “过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体验
  • [摘要]慢性病患者的疾痛体验是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对11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多阶段深度访谈,致力于探索他们的疾痛体验。研究发现,受访者以“过坎”为其疾痛体验的隐喻表达,这一表达包含了适应症状、重塑自我和调整关系三个层面的叙事,而此一体验的展开是结构、文化和主体能动性互动的结果。“过坎”折射出适应慢性疾痛的复杂性以及在此过程之中患者的体验与策略之异变。
  • 作者:何雪松、侯慧
  • 全文[ PDF 2692.0 KB ] 2020.35(5)  共有 2989 人次浏览
  • 从结构性暴力到生命社会体——艾滋人类学批判的道德谱系
  • [摘要]三十多年来,批判医学人类学家在对全球艾滋治理的批判性参与中彰显了自身的道德形貌。他们追寻社会公义,揭露全球疫情背后的结构性暴力并与之“战斗”,帮助推动向全球普及抗病毒药物的医疗人道主义事业。在现场参与这类人道主义项目的过程中,他们进一步省思到道德实践本身的繁复与暧昧。在救助生命的同时,这项事业也将感染者的生命本身作为献祭,以制造新的全球道德与政治秩序。其中,由道德献祭生成的生命社会体既是全球治理的手段与成果,又内蕴新的道德行动潜能。批判艾滋人类学从对艾滋问题的道德化批判,演变为人类学家置身于道德...
  • 作者:方洪鑫
  • 全文[ PDF 2781.0 KB ] 2020.35(5)  共有 2561 人次浏览
  • 等级辩证法与国家理论——杜梅齐尔的政治人类学思想研究
  • [摘要]印欧社会是由祭司—国王、武士和生产者这三种功能构成的。在对“社会三功能”结构的研究中,杜梅齐尔提出了一项关于国家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即等级辩证法。本文从杜梅齐尔的论述出发,比较了巫术性王权和司法性王权的等级辩证关系对罗马、印度、波斯和日耳曼社会制度的塑造方式,以解释印欧文明内部的制度差异性。另外,杜梅齐尔对武士和生产者阶层的分析表明,等级辩证法的运行以第一功能为限,三种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整合还存在其他社会学解释机制。杜梅齐尔以印欧经验为基础提出的国家理论为理解、反思和推进现代国家理论提供了新的路径...
  • 作者:赵珽健
  • 全文[ PDF 2502.0 KB ] 2020.35(5)  共有 2002 人次浏览
  • 共同体之爱的政治:近世德国的家国关联
  • [摘要]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家国关联在西方同样存在类似的形态。本文将这种蕴含伦理维度的家国政治称为“共同体之爱的政治”(简称“爱的政治”),并借此反观近世德国的政治命运。文章从韦伯的宗教类型学出发,结合德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节点考察赫尔德、费希特、黑格尔和韦伯等人的学说,进而发现:德国的“爱的政治”至少可以追溯到路德宗—虔信派保留的“家”的传统,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又吸纳了自然法—契约政治的现代性因素从而走向君主立宪制。但随着若干关键条件的消失,立宪君主国迅速蜕变为专制帝国;而对自然法—契约政治的形式因素的工具性挪...
  • 作者:李荣山
  • 全文[ PDF 2594.0 KB ] 2020.35(5)  共有 2188 人次浏览
  • 金融化与国家能力——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 [摘要]本文从金融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提出金融体系能够集聚资源与形塑不平等结构,从而影响国家能力。通过中国的案例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金融化与国家能力的社会学分析框架,系统探讨了在金融化过程中国家利用金融集权增强国家控制与动员资源能力的机制与途径。国家在塑造金融集权结构的同时,利用多种途径,借助金融体系获得更为强大的资源控制与动员能力。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等方面的国家治理能力,促进了国家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金融对国家能力的提升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与效应,因此对金融与政治体系关系的社会学探讨具...
  • 作者:刘长喜、桂勇、于沁
  • 全文[ PDF 2284.0 KB ] 2020.35(5)  共有 4094 人次浏览
  • 中国私营企业主多代流动的分源模式
  • [摘要]中国私营企业主已进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但多数相关研究仍囿于“父-子”两代范式。通过对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CPES)截面数据的分析,本文尝试检验私营企业主三代职业地位的多代流动效应。分析表明:(1)第三代的职业地位虽然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与第二代创业前最后职业地位有着显著相关;(2)私营企业主的地位流动呈现“祖-子”和“父-子”关联并行的局面多代流动效应不仅存在,而且在第一代为市场经营者家庭中更强;(3)职业地位的多代流动效应在年轻世代中呈现强化趋势,而体制地位效应则趋向弱化。这种社会流动的分源模式及其未...
  • 作者:吕鹏、范晓光
  • 全文[ PDF 2106.0 KB ] 2020.35(5)  共有 2319 人次浏览
  • 从“农场”到“城市”——国有农场变迁中的产权交易和身份配置
  • [摘要]城镇化是土地产权和个体身份重新配置的结果。本文提出“产权体制”概念,以指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合作关系。城镇化过程中的产权体制包括两个重要的范畴——土地产权和身份产权,二者处于动态的配置和互动状态之中,城镇化通过产权的交易和配置逐步推进。基于Z省S市国有农场G的案例,本文提出了以产权体制解释城镇化过程的路径。国家通过产权配置推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而农场职工、村民等不同主体则希望通过资源交换和权益让渡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城镇化是对原有基于土地和身份产权、社会组织方式所建立的产权...
  • 作者:黄晓星、蒋婕
  • 全文[ PDF 2716.0 KB ] 2020.35(5)  共有 2261 人次浏览
  • 获得感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 [摘要]获得感是检验社会发展成果、评价社会治理成效和民众生活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本文基于CSS 2013数据库,探索获得感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获得内容、获得环境、获得途径、获得体验和获得共享五维度的获得感概念结构,证实了获得感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探索获得感概念结构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有利于确定获得感指标和编制测量工具,同时也为社会治理政策的制定和民众社会生活质量的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 作者:谭旭运、董洪杰、张跃、王俊秀
  • 全文[ PDF 2079.0 KB ] 2020.35(5)  共有 2799 人次浏览
  • 在禄村书写文明——以圣谕坛为主线的复调民族志
  • [摘要]人类学研究文明社会,不能忽视文献的价值。由田野当地村民创作的文本代表了时人的心声,更应得到重视。《禄村农田》中的圣谕坛是个以谈经、宣讲和阐书为己任的宗教组织,费孝通几次提及这群企图以谈演洞经来消弭日机“炸劫”的绅士,并将他们的生活归结为“消遣经济”。本研究借助坛中民国年间“降下”的鸾书、实地考察和民族志资料来复原禄村玄灵坛的面貌,聆听这一教派关于现代理性和传统道德两方面的声音,以求在经典民族志之外形成一种“复调的民族志”。费孝通对待圣谕坛的态度明显受到韦伯的影响,假如跳出韦伯式的思路,我们会发现...
  • 作者:杨春宇
  • 全文[ PDF 3056.0 KB ] 2020.35(5)  共有 1869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