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宏观供给、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消费——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摘要]扩大消费、推进高质量消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传统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强调消费者和消费侧因素,本文引入供给侧视角建构理论框架,从消费侧和供给侧全面系统考察消费行为的结构性约束。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和区县层面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个体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宏观层面的物质供给均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处于较高职业阶层、生活在较高城市化率或者有高铁地区的居民消费支出较高;宏观层面物质供给的提升可显著促进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居民释放消费潜力。本研究为宏观供给如何影响消费提供了实证...
  • 作者:

    朱迪、龚顺

  • 全文[ PDF 10080580.0 KB ] 2023.38(6)  共有 1133 人次浏览
  • 打造“渴望”:经纪人的工作自主性与劳动控制——以上海JH家政公司为例
  • [摘要]通过对上海JH家政公司的考察,本文提出“渴望的制度化改造”,分析家政公司如何通过提成制、体验制和表彰制将家政经纪人以赚钱养家、小富即安和小城镇女性身份为基础的“现实型渴望”改造成以年薪百万、大城市中产生活和家政白领身份认同为核心的“理想型渴望”,从而实现劳动控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纪人忍受当下劳动的辛苦,积极工作,并形成一套文化解释来合理化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实现自我剥削。
  • 作者:苏熠慧、施瑶
  • 全文[ PDF 10703363.0 KB ] 2023.38(6)  共有 1323 人次浏览
  • 社会学视野中的政府研究:学术议题与学科传承
  • [摘要]近年来,社会学开展了大量的政府研究,在经验与理论两方面都有明显的学术推进,但社会学开展政府研究的特点与贡献并没有被学界清晰地意识到。本文回顾了中国社会学界较有影响力的政府研究,从组织结构、人员网络、财政过程、组织技术、组织机制五个方面梳理其学术脉络。社会学开展政府研究具有鲜明的风格及独特贡献,体现于综合性分析、社会性分析、情境性分析三个维度。社会学开展政府研究是在传承经典时期的学术思想,同时也在延续中国社会学的学科探索历程。
  • 作者:

    陈家建

  • 全文[ PDF 11458132.0 KB ] 2023.38(6)  共有 1728 人次浏览
  • 算法科层制的兴起及其形态
  • [摘要]在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中的广泛应用,算法科层制这一政府管理体制变革正在中国悄然发生。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算法科层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算法功能和算法应用体制两个关键因素,发展了四种算法科层制形态:部门自动化算法科层、部门预测型算法科层、跨部门自动化算法科层和跨部门预测型算法科层。本文通过四个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案例,实证探究人工智能算法对科层组织权力关系与激励方式、知识信息处理、组织形态以及服务供给模式的影响及其路径,揭示了四种算法科层制形态的差异性及形成...
  • 作者:吴进进、何包钢
  • 全文[ PDF 10917860.0 KB ] 2023.38(6)  共有 1520 人次浏览
  • 任务型组织的科层化——以A市城镇化过程中的组织变迁为例
  • [摘要]任务型组织因特定任务而生,具有临时性和易变性。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即什么因素导致了任务过程中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变迁。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考察了A市在长达20年的任务周期里推进城镇化任务所采取的传统科层制、任务型组织和任务型组织科层化三种组织形式。本文以任务为解释视角,具体界定任务的纵向属性、横向属性和动态属性,以任务属性的组合变迁解释组织变迁。本文认为,任务型组织是政府针对任务激励、任务复杂性和新任务的组织回应,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层制演变的一种现实途径。
  • 作者:

    管兵、罗俊

  • 全文[ PDF 11110712.0 KB ] 2023.38(6)  共有 1237 人次浏览
  • 不完全考核:模糊与精细混合的政府考核分析
  • [摘要]本文通过田野观察一个税务部门连续三年的考核过程,揭示了考核的复杂运作图景,即受制于政府科层组织的独特制度环境,考核难以完全按照泰勒科学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精细化考核,而是呈现出模糊与精细并存的混合考核实践。其中,精细化考核只是初步实现了考核目的,之后组织通过模糊运作获得权威控制,缓解了精细化考核的事本主义,具有“模糊的精确性”功能。本研究有助于重新解释考核中的偏差行为、审视单向度的科学管理和呼应国家当前对唯指标论和优绩主义的反思。
  • 作者:

    练宏、陈纯

  • 全文[ PDF 11330874.0 KB ] 2023.38(6)  共有 1344 人次浏览
  • 符号生产、关系嵌入与研报经营——券商分析师的行动及其社会嵌入性
  • [摘要]在金融市场上,券商分析师角色特殊,他们收集、整理和分析上市公司信息,研判证券市场走势,制作研究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投资建议和服务。由于研报使用价值减弱,分析师“做研报”演变为符号生产,“卖研报”嵌入券商与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社会关系网络。研报生产经营行动映射出金融与社会关系的结构变迁,表明金融化社会在悄悄兴起,金融嵌入与脱嵌问题再现了金融化社会形成的轨迹,也预示着金融化潜在风险及其根源。
  • 作者:

    陆益龙、李光达

  • 全文[ PDF 1351634.0 KB ] 2023.38(5)  共有 1602 人次浏览
  • 数字时代金融诈骗组织的运作机制——基于非矿公司金融诈骗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 [摘要]本研究以网络民族志方法对非矿公司系列金融业务开展田野调查,构建“数字社会特征—组织运作机制—金融诈骗后果”的基本分析框架,详细呈现数字时代金融诈骗组织的运作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时代社会的连通性、计算性和虚拟性等新特性塑造了新的社会互动方式,产生了网络级联机制、平台管理机制和交易离岸机制,带来了组织的规模扩散效应、控制集中效应、运作隐蔽效应,为有组织的金融诈骗提供了稳定的结构条件。
  • 作者:

    艾云、李祥、向静林

  • 全文[ PDF 1562698.0 KB ] 2023.38(5)  共有 1455 人次浏览
  • 制度化的政商关系何以形成?——基于M市的历史性分析
  • [摘要]探究制度化政商关系的形成机理,能够为中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供可行路径。本文通过对M市的历史性分析发现,地区政商关系由庇护主义转向制度化是特定产业组织形态、地方科层体系及其精神气质相互形塑的结果。基于利益与信任机制的产业链合作网络和利益联盟赋能商业团体组织化参与政商互动,并助推地方政府进行自我限权、增强政企间的制度联结。制度化政商关系有赖于地区增长联盟的维系和地方科层体系精神气质的革新。
  • 作者:

    叶志鹏、李朔严

  • 全文[ PDF 1437461.0 KB ] 2023.38(5)  共有 1768 人次浏览
  • 改革初期单位制企业破产过程与机制研究——一个产权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 [摘要]本文关注在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不健全、企业产权模糊的改革初期,单位制企业破产的具体过程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最初的企业破产是国家因负担过重,借助市场竞争话语“甩包袱”的结果,是有选择的市场化;当时市场既是一套公平竞争的法则理念,也是国家规避风险、推进改革的手段;破产后,“工人是企业主人”的主人翁话语是工人强调身份产权的依凭。转型中的政企关系、职企关系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形塑了企业产权界定的独特逻辑。
  • 作者:

    王庆明

  • 全文[ PDF 1393449.0 KB ] 2023.38(5)  共有 1108 人次浏览
  • 就业技能与职业分化——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差异及其社会后果
  •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就业质量高度异质性背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高度分化可以从农民工劳动技能的结构性变化、行业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差异化特征、新职业新业态所带来的职业高度分化等角度予以解释。在行业技术升级和新职业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有效提高中低技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

    崔岩、黄永亮

  • 全文[ PDF 1469683.0 KB ] 2023.38(5)  共有 1502 人次浏览
  • 空间秩序转变与“家”的扎根与脱根——一项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社会学研究
  • [摘要]非正规的空间资源为何能让农村流动群体实现家庭再生产,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议题。本文通过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研究发现,草根秩序下的空间包容性是摊贩获得谋生地和扎根城市的前提。居住地邻近谋生地的空间安排有利于他们兼顾生计和家务,让成员聚居、代际合作,进而使下一代进城更具可能性。然而,空间秩序正规化的转变可能会封闭草根秩序下的包容性。一旦在谋生地遭遇驱逐,流动群体就难以延续原有空间安排的统合意义,他们在本地的城市化路径也可能由此中断。
  • 作者:

    陈颀、敖雅萱

  • 全文[ PDF 1747440.0 KB ] 2023.38(5)  共有 2220 人次浏览
  • 计算扎根:定量研究的理论生产方法
  • [摘要]扎根理论的归纳逻辑和避免理论先入为主的原则与传统定量研究的演绎逻辑和假说检验大相径庭。在回顾传统定量研究理论生产局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以定量方式直接助产理论的“计算扎根”方法:借助机器学习和归因算法,按照因果是可预测性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之原理,根据对因变量的预测力筛选出以往研究未曾关注的自变量,以提出新的理论假说。本文对计算扎根的基本思路、逻辑前提、方法基础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基于实际案例进行了演示。该方法弥补了定量研究理论生产的不足,在理论、学科、知识体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作者:

    陈茁、陈云松

  • 全文[ PDF 2284443.0 KB ] 2023.38(4)  共有 2045 人次浏览
  • 作为方法的乡土——以费孝通著述为中心
  • [摘要]在费孝通著述中,“乡土”既是作为对象的显性存在,亦是作为方法的隐性存在。前者饱受关注,而后者尚待阐发。本文认为,作为方法的乡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规范层面,以乡土所孕育的中国文明为价值基准由内而外地想象和擘画世界理想图景;二是在经验层面,以村落、街集和乡镇所构成的乡土为经验基地自下而上地观察和理解中国现实图景。由内向外和自下而上相互交织,共同构成理解中国的内在视野。
  • 作者:

    陈占江

  • 全文[ PDF 1457638.0 KB ] 2023.38(4)  共有 1780 人次浏览
  • 管理型中介:家政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控制研究
  • [摘要]通过对北京大型家政公司的案例研究,本文探讨了家政管理型中介的形成背景和运作机制。作为管理型中介,家政公司在与劳动者保持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组织控制,通过“会员制”的制度设计、“制造匹配”的利益调节和“打造娘家”的情感整合三重机制建构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主导权,形塑市场结构,介入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过程的控制。家政行业的内在属性和外部环境构成管理型家政中介运作的重要背景。本文揭示了高度私人化、女性化的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控制机制,深化了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控制的学术探索。
  • 作者:肖索未、陈宗仕、杨伊萌
  • 全文[ PDF 1542585.0 KB ] 2023.38(4)  共有 1294 人次浏览
  • 关系工作与价值生产:酒吧营销的劳动过程分析
  • [摘要]本文通过对酒吧业的考察指出,在产品非物质化的消费新语境中,关系工作成为服务于消费的关键生产环节。面对关系的开放性和复杂性,酒吧营销需自主重塑自我与生活,形成性别化的关系工作脚本,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和维系与消费者的人际关系,形成自己的关系圈层。通过团队管理和场所设置,酒吧经营者使不同的关系圈层相互依存,将其组织为“娱乐性的两性互动”和“差异化的同性圈层”交错的社交消费场景。营销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性是其劳动价值源泉,却也带来了更深刻的异化体验。不仅如此,营销个体的关系工作需在酒吧组织的互动场景中才能实...
  • 作者:

    黄燕华、刘子曦

  • 全文[ PDF 1453588.0 KB ] 2023.38(4)  共有 1793 人次浏览
  • 过渡期的职业社会化:规培生职业互动中的边缘与冲突
  • [摘要]本文以规培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一内科病房的田野调查,讨论他们在成为合格医生之前这段过渡期的边缘身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职业社会化过程。规培一旦具有过渡的性质,那么边缘就是规培生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规培生边缘的、模糊的身份是他们职业互动的底色,也是互动中冲突的源头;边缘只是意味着规培生处境的尴尬和难以归类,并不表示他们地位的固化,边缘具有生成的意义,预示着职业地位即将转变。每一位合格医生的锻造过程既是制度和结构的再生产,也意味着不断的磨砺和转变。
  • 作者:

    余成普、宗铮

  • 全文[ PDF 12540676.0 KB ] 2023.38(3)  共有 2447 人次浏览
  • 程序员工作的性别化——以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 [摘要]本文从职业和工作组织两个层面讨论中国程序员工作的性别化过程:编程工作中社会与技术面向的二元对立造成性别化的等级分工,削弱了女性程序员的身份合法性;科技企业的加班文化与传统性别角色期待相结合,导致女性更容易面临工作与家庭冲突。本文进而以具身性概念分析女性被排斥的经历和女性重新协调性别认同与职业认同、规划职业发展的能动性,由此揭示程序员工作中的性别规则如何运转,又如何得以改变。
  • 作者:

    李晓天

  • 全文[ PDF 12198360.0 KB ] 2023.38(3)  共有 2321 人次浏览
  •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资本:网民与非网民比较
  • [摘要]个体化兴起与联系性重塑是互联网时代的双重特征,而比较网民和非网民的社会资本差异性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议题。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和2017两期数据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网民拥有社会资本优势,且这种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增加;第二,网民的社会资本相对优势,是数字鸿沟和技术赋能双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网络交往重塑了联系性,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形成丰富的人际关系,并可以进行虚实转换。
  • 作者:

    缪晓雷、杨珅、边燕杰

  • 全文[ PDF 10508816.0 KB ] 2023.38(3)  共有 2449 人次浏览
  • 潜在施助者的社会特征——基于CGSS(2010—2018)的实证研究
  • [摘要]“关系”及社会资本研究侧重于关系使用者,强调个体动员网络资源所带来的功效,而忽视从施助者视角分析被请托现象及其影响。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2010—2018),文章考察了个体被请托帮忙办事的影响机制与变迁趋势。实证结果表明:首先,人们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网络多样性越强,则越可能被其他社会成员请托。其次,相比社会地位稳定者,有过流动经历的个体更可能被请托。最后,被请托利用职务便利帮忙的现象随时代变迁而逐渐减少。
  • 作者:

    程诚、袁野

  • 全文[ PDF 11795340.0 KB ] 2023.38(3)  共有 2404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