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我国住宅社会学研究综述
  • [摘要]初始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开端。中国住宅问题研究会1983年11月召开成立大会,聘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该会顾问。费孝通教授在《中国房地产》杂志1984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对城市住宅问题进行社会学的研究》的论文,标志着全国性住宅社会学研究的开端。当时有张仲、潘允康、张仙桥、孙金楼进行研究并有论文发表。同年8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金楼、柳林合著的《住宅社会学》一书是全国最早出版的住宅社会学专著。
  • 作者:

    孙金楼

  • 全文[ PDF 381.0 KB ] 1990.5(4)  共有 1070 人次浏览
  • 从妇女就业与社会观念看儿童养育
  • [摘要]引言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1892—1982)早在半世纪前说过:幼稚期(自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按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的智力如果以17岁时为100%的话,4岁已发展了50%,8岁80%。
  • 作者:

    ?熊景明

  • 全文[ PDF 633.0 KB ] 1990.5(6)  共有 1363 人次浏览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概观
  • [摘要]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社会保障系统与社会管理系统、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系统、人口再生产系统紧密结合成为社会网络体系。每个社会子系统在运行中各自发挥其独立的功能。 作为社会系统子系统之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社会福利保障及公民教育保障。
  • 作者:

    李守经,邱泽奇

  • 全文[ PDF 812.0 KB ] 1990.5(5)  共有 1585 人次浏览
  • 都市内部的移居以及潜在的族群聚居区
  • [摘要]一般传统地说来,“族群散布”出现在较大规模的人口之中,但它也可能以另一模式出现,即从原先的族群区域迁移到新的、次要的族群区域。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关于族群区域的研究时,基于许多原因,我们宁可把原先的族群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而把“表面较难以辨别的”次要族群区域看为在同化道路上的一个步骤,而忽略了对它的研究。
  • 作者:

    顾定国

  • 全文[ PDF 413.0 KB ] 1990.5(3)  共有 1393 人次浏览
  • 责、权、利的差别与劳动者和承包人的冲突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企业中开始普遍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的承包经营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和效益,然而,与此同时,劳动者(企业的一般职工)与企业承包人之间却发生了冲突(我们将这种冲突统称为“劳承冲突”)。1988年7月,沈阳市人民旅社总经理、优秀企业家王淑琴被本单位一职工杀害的事件(全国其它地方也相继发生了多起类似事件),突出地表明了劳承之间冲突的表面化和日趋严重。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以保证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作者:

    王格

  • 全文[ PDF 810.0 KB ] 1990.5(2)  共有 1188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摘要]本届理事会产生于1982年,迄今已经八年。在上级领导和老一辈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雷洁琼教授的关怀下,经社会学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社会学的重建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 在邓小平同志1979年关于社会学“要赶快补课”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学事业产生了新的生机。
  • 作者:

    林耀华

  • 全文[ PDF 154.0 KB ] 1990.5(6)  共有 1574 人次浏览
  • 论我国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改革
  • [摘要]在对我国农村改革10年进行全面理论总结与回顾的过程中,把农村改革与人口控制密切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加以考虑,在进行深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控制农村人口的对策思路,使农村经济改革与人口增长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和互相推动,对于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以及乡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 作者:

    刘宇

  • 全文[ PDF 959.0 KB ] 1990.5(4)  共有 1013 人次浏览
  • 非洲城市化诸时代与格局
  • [摘要]1987年非洲30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人口48600万。这块大陆一般分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或黑非洲和穆斯林北非。 从16世纪到19世纪,随着葡萄牙人的到来以及多数其他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英国的接踵而至,出现了一串新的非洲的城市网。最开始是海岸线外易于防守的岛屿上的贸易货栈,然后扩展成为城市,——如果海岛太小,则迁到附近沿海更为方便的地方。
  • 作者:

    艾丹·索撒尔

  • 全文[ PDF 952.0 KB ] 1990.5(3)  共有 1278 人次浏览
  • 雷洁琼教授的讲话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各位领导同志、社会学界各位同志: 首先我祝贺社会学研究所成立10周年大庆!我没有准备讲话,但是听了陆学艺所长的报告,我受到启发。社会学研究所成立10年,作了很多工作,在社会学研究所的推动下,和各有关方面进行合作,已在全国各省、市社会科学机构成立了社会学研究所或社会学学会。
  • 作者:
  • 全文[ PDF 93.0 KB ] 1990.5(4)  共有 1376 人次浏览
  • “八五”期间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设想(摘要)
  • [摘要]第三届常务理事会分工我来讲一讲“八五”学科发展规划的设想。 我综合大家的意见,今天提出这个设想,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参考,并希望大家进一步提出意见,我们将根据大家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形成“八五”学科发展的规划,作为我们社会学同行们今后工作的目标。
  • 作者:

    陆学艺

  • 全文[ PDF 233.0 KB ] 1990.5(6)  共有 1454 人次浏览
  • 生产性贫困与社会性贫困
  • [摘要]贫困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历来为人们所广泛关注。笔者拟通过对贫困的概念、生产性贫困和社会性贫困的讨论,对贫困和贫困成因的分类抒以管见,投一引玉砖石。
  • 作者:

    原华荣

  • 全文[ PDF 650.0 KB ] 1990.5(6)  共有 979 人次浏览
  •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摘要]方法和方法论的突出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是社会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的典型性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学学科中一学派与他学派相区别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两大层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对于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不仅有丰富的论述,更有大量的在方法论的指导下对于方法的运用。本文拟对此展开论述,并将评介几则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析方法综合运用的范例。
  • 作者:

    ?常向群

  • 全文[ PDF 1061.0 KB ] 1990.5(2)  共有 1924 人次浏览
  •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综议
  • [摘要]“社区服务”这个曾在实际工作部门被认为是“舶来品”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用术语,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下了根。当然,它已经被我国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加以“本土化”的改造,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大背景造成了社区服务蓬勃发展的契机。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一致呼唤下,社区服务的热潮应运而生。 
  • 作者:

    唐钧

  • 全文[ PDF 305.0 KB ] 1990.5(5)  共有 1146 人次浏览
  • 评价农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 [摘要]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十年以来,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但是,如何评价农民的生活水平,目前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科学方法。我们认为,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分析不应只凭经验的估计和统计数字的直观结论,而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衡量指标体系,这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山东陵县县情调查为背景,对建立这一指标体系作一探索。 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比较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应该包括这样五个指标;1.口粮水平;2.收入水平;3.消费水平;4.消费结构;5.食品结构和营养水平。...
  • 作者:

    李培林,丁少敏

  • 全文[ PDF 553.0 KB ] 1990.5(2)  共有 1360 人次浏览
  • 青年问题的制度背景——80年代中国青年问题研究之一
  •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事实是青年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关注。这10年期间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各种变化,在青年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显现了极强烈的独特性;而且,青年问题本身也开始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变革进程的独立的社会因素。
  • 作者:

    陆建华

  • 全文[ PDF 859.0 KB ] 1990.5(5)  共有 1423 人次浏览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问题
  • [摘要]农村劳动人口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建国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处于极度萎缩的状态,并且不算短的时间里(如“10年动乱”)则几乎断绝了一切转移途径。自1978年以来,以9500万农民转向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为主要标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 作者:

    李爱

  • 全文[ PDF 692.0 KB ] 1990.5(4)  共有 1041 人次浏览
  • 贵州农村贫困研究
  • [摘要]当今世界,南北两半球之间、各国之间乃至各省市、地区、县城之间的贫富分化都表现出日渐加剧的倾向。贫困并不仅仅是贫者的不幸,它正威胁着人类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贫困问题就已经引起人类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成立了高规格的专门机构来对付贫困,联合国也为此设置了专门组织。
  • 作者:

    杨胜坤

  • 全文[ PDF 670.0 KB ] 1990.5(6)  共有 924 人次浏览
  • 陆学艺所长的讲话
  • [摘要]1979年3月16日,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召开的社会学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成立社会学研究所。3月18日,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成立,在第一次理事会上,与会理事一致拥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社会学研究所的决定,从此开始了社会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1980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985年原青少年研究所的大部分研究人员调到我所,以后又经过逐步发展,使我们社会学研究所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 作者:
  • 全文[ PDF 258.0 KB ] 1990.5(4)  共有 1340 人次浏览
  • 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和利益群体分析方法简论
  • [摘要]社会利益群体理论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原则 总结、抽象、概括新的社会实践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和范畴,归纳、分析、综合反映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利益机制,完善、深化、细化原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体系,精确、合理、科学反映现阶段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其具有崭新的现代形态,是社会利益群体理论面临的首要问题。 
  • 作者:

    ?顾杰善

  • 全文[ PDF 646.0 KB ] 1990.5(3)  共有 1809 人次浏览
  • 家庭还是社会的细胞吗?——试论家庭的社会地位变迁
  • [摘要]一、导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家庭也发生了显著变迁。不仅家庭职能,而且家庭结构、家庭关系都发生了不易被人觉察而又不同于过去的变迁。近年来的婚姻、家庭研究已经比较详尽地描叙了这些变迁,推测了今后变迁的趋势。家庭再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社会组织。这个观点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
  • 作者:

    李东山

  • 全文[ PDF 635.0 KB ] 1990.5(3)  共有 1477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