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涂尔干对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新构建
  • [摘要]大革命后社会普遍存在的失范状态,是抽象人格和抽象政治造成的后果。涂尔干清醒地认识到,若要解决国家与社会的对立关系,就必须从民情出发,确立一种基于社会实在的社会科学和规范基础,并通过追溯法团的历史传统及其现代转交,将社会结构重新落实在职业群体之上,为现代社会个体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与此同时,涂尔干通过细致追查契约的历史脉络,批判了契约论视野下的抽象国家观念。现代民主制政治的形成,既不是通过个体意志权利让渡的结果,也不是纯粹国家权威的体现,而是经由职业群体作为政治的基本单位及由此形成的中介作用,通...
  • 作者:

    渠敬东 

  • 全文[ PDF 2205.0 KB ] 2014.29(4)  共有 3753 人次浏览
  • 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
  • [摘要]社会心态是一定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某些社会群体中的宏观、变动和突生的社会心理态势。本文讨论了社会心态的概念界定和学科谱系,梳理了这一研究领域在社会心理学中兴起、沉匿和复兴的历史背景;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分析了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心态借由群体表征和个体认同等心理过程的形成机制;倡导通过对社会心态的分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武;呼吁通过对“中国体验”这一转型期中国人社会心态的研究,在精神层面赋予中国社会的转型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 作者:周晓虹
  • 全文[ PDF 2282.0 KB ] 2014.29(4)  共有 2483 人次浏览
  • 名实关系和现代社会想象
  • [摘要]中国当代改革的“渐进方式”运用了传统思维,使意识形态(“名”)随着成功经验(“实”)的积累而渐进转交。这种方式在维护稳定和寻求变化之间寻找平衡,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传统思维曾在前现代与道德的差序格局相联系,但在近期它的策略化和工具化削弱了公共道德意涵,并促生一种不公平的、利益的差序格局。本文认为,扭转这个格局应该以现代自由作为继续改革之“名”的核心理念,并围绕这个理念对差序格局进行现代转化。
  • 作者:徐冰
  • 全文[ PDF 2097.0 KB ] 2014.29(4)  共有 2315 人次浏览
  • 新史学与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以陈黻宸的“民史”观为例
  • [摘要]近代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不仅受戊戌维新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和社会传统自身发育的产物。本文以内在视角出发,通过回到地方史和地域学术传统之中,呈现近代永嘉学人陈黻宸思想的产生与中国社会结构、机制及其历史脉络的关联。这一考察将发现,陈黻宸“民史”观的形成与19世纪中叶以来浙江文人群体的经世传统密不可分。在融合永嘉经制学、陆王心学和章学诚史学,并吸收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和经验论传统的基础上,陈黻宸赋予了经学典范价值以新的解释,提出以“民史”为核心的总体社会科学学说。这一总体社会科学体系呈现了近代经世...
  • 作者:

    侯俊丹

  • 全文[ PDF 2534.0 KB ] 2014.29(4)  共有 1839 人次浏览
  • 趣味、思虑与身体:卢梭论民情与现代个体的关系
  • [摘要]涂尔干把卢梭当作社会理论的重要开端,理由是卢梭发现了社会秩序具有“自成一类”的特征。不过,基于“民情”(moeurs)这一概念的双重特征,我们需要继续追问个体与民情风尚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复杂关系。正是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卢梭以批判和警示的方式展现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从“趣味”、“思虑”和“身体”三个方面,卢梭揭示了民情在失去个体精神的支持时会面临的危机,同时,这一危机也是现代个体本身的危机。
  • 作者:

    张国旺

  • 全文[ PDF 1896.0 KB ] 2014.29(4)  共有 2383 人次浏览
  • “主位诉求”的志愿服务模式探究——以流动儿童为例
  • [摘要]在我国发展了30余年的志愿服务仍处于立法缺乏、规范不足、管理不善的多元探索阶段。针对这些问题,人类学强调对于主体的尊重和发展,与服务对象一起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理论应用和建构。本研究以流动儿童为例,基于3年的大学生支教田野,发展出一套原创的志愿服务模式,“主位诉求”是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适合流动儿童诉求的“递进”行动策略,并采用志愿者参与观察、儿童后测日记与课堂小短剧、儿童所拍照片与“心里话”信箱的“三角验证法”确保“主位诉求”的信度和持续发展。藉由实践人类学研究,希望为我国志愿服务体系提供方法论参考,并...
  • 作者:富晓星 刘上 陈玉佩
  • 全文[ PDF 2332.0 KB ] 2014.29(4)  共有 2932 人次浏览
  • 增长混合模型:分析不同类别个体发展趋势
  • [摘要]追踪研究可以展现个体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个体间差异并更好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日益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青睐,处理追踪数据的统计模型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分析模型假设样本同质,然而当此假设不满足时,就需要考虑群体的异质性问题。目前,处理异质性样本增长问题的模型主要有潜类增长模型(或组基增长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增长混合模型构成一般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传统的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和潜类增长模型均是其特例。沿着增长混合模型的发展路径,本文从应用性角度介绍了上述三个模型各自的特点、优势和Mplus软件实现,并通过一个实例演示...
  • 作者:王孟成 毕向阳 叶浩生
  • 全文[ PDF 2444.0 KB ] 2014.29(4)  共有 3131 人次浏览
  • 地方消费主义、城市舒适物与产业结构优化——从消费社会学视角看产业转型升级
  • [摘要]伴随着消费单位的扩大,消费者的消费层级也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更高的消费层级意味着消费对象的范围扩大,即从具体的物品消费上升到对一个地方或城市的整体的消费。这种对更高层级或更大范围的消费对象的价值偏好和额外的价格支付意愿,可以称为“地方消费主义”。具有高人力资本的人才往往是地方消费主义观念的携带者。他们的择地行为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的选址行为。而城市政府为了吸引高新技术公司,不但要考虑这些公司的盈利需要,而且要考虑人才的舒适物偏好或人才的地方消费主义观念。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地方消费主义构成助推...
  • 作者:

    王宁

  • 全文[ PDF 2444.0 KB ] 2014.29(4)  共有 2689 人次浏览
  • 检验环境关心量表的中国版(CNEP)——基于CGSS2010数据的再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作者基于CGSS2003数据所提出的环境关心量表及其修订方案进行了再检验。数据分析表明,作者所提出的用于测量中国公众环境关心的2007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水平,不同时点的数据检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作为中国版量表(CNEP)施用于中国城乡居民环境关心的测量。作者还指出了在实践中继续完善该量表的方向以及关注环境关心分析之心态体系视角的必要性。
  • 作者:洪大用 范叶超 肖晨阳
  • 全文[ PDF 2151.0 KB ] 2014.29(4)  共有 3838 人次浏览
  • 从资本到惯习:中国城市家庭教育模式的阶层分化
  • [摘要]本文从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出发,运用资本和惯习概念,探讨中国城市地区中产阶级与底层阶级在子代的教育投入和教养理念上的差异。通过对2009年一项全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及家长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子代教育方面,中产阶级父母在资本投入上有显著优势,但在家庭教养态度惯习上却和底层阶级父母无甚差别。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的阶级差异仍主要表现为对资本占有的差异,中产阶级并未在阶级惯习上显著区别于底层阶级。所谓的阶层固化也主要是经济资本构筑的壁垒而已,不同阶层尚未在内在性情上呈现显著区隔。
  • 作者:

    洪岩璧 赵延东

  • 全文[ PDF 1971.0 KB ] 2014.29(4)  共有 4232 人次浏览
  • 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
  • [摘要]本文采用0LS回归分析法,通过分析2010年上海的调查数据,探究导致城市居民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变量(如性别和婚姻状况等)对疏离感有显著影响;社会地位、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户籍隔离均对疏离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还探讨了上海户籍和非上海户籍居民的疏离感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户籍的居民疏离感水平不同,且影响因素也不同。
  • 作者:

    张海东 毕婧千

  • 全文[ PDF 1631.0 KB ] 2014.29(4)  共有 2716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