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关系人”没用吗?——社会资本求职效应的论战与新证
  • [摘要]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受到莫维基于反事实框架的质疑,一场“莫林之争”持续10年。本文对双方论点进行了批判性回顾,并对合作者早期研究进行复制和拓展,分别估算了前东德职业声望和中国工资获得模型。我们将“一阶差分”与“赫克曼方法”相组合以同时纠正样本选择和遗漏变量偏误。研究结果表明,“关系人”的地位对求职结果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这种效应非但没有因“趋同性”被高估,而是因“趋异性”被低估。
  • 作者:陈云松 比蒂·沃克尔 亨克·弗莱普
  • 全文[ PDF 1842.0 KB ] 2014.29(3)  共有 2139 人次浏览
  • 纪念陆学艺先生
  • [摘要]编者按:陆学艺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生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陆学艺先生长期从事农村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践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农村形势的判断,显示了他的学术勇气和社会担当,并且对社会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 作者:

    《社会学研究》编辑部

  • 全文[ PDF 72.0 KB ] 2014.29(3)  共有 2405 人次浏览
  • 生命的礼物——器官捐赠中的身体让渡、分配与回馈
  • [摘要]本文以礼物理论重新检视器官捐赠作为生命礼物的社会事实。生命的礼物不是熟人关系的润滑剂,而是造就了一种陌生的、匿名的社会关系。它的流动不是赠予-接受-回馈的简单模式,而是多部门参与的、经历获取和分配过程的复杂循环。传统礼物与生命礼物不同的根源在于前者所赠是“身外之物”,而后者是对身体部分的捐赠,这必然是一个处理身体与人格、个人与家庭、自我与他者、生与死,乃至医学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过程。本文同时表述了生命礼物理论的政策意义。
  • 作者:余成普 袁栩 李鹏
  • 全文[ PDF 2291.0 KB ] 2014.29(3)  共有 2657 人次浏览
  • 中国当代家庭户变动的趋势分析——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考察
  • [摘要]本文根据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家庭户变动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户数量增长迅速、规模持续缩减、结构趋于简化,夫妇核心家庭和二代标准核心家庭分别是升幅最大和降幅最大的家庭类型,尽管核心家庭仍是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单身户大量增加和扩展家庭维持较大比重,已呈现“核心户为主、单身户与扩展户为辅”的格局。稳定的超低生育率、剧烈的人口迁移、快速的老龄化以及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我国家庭户变动的最主要动因。此外,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老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老人独立居住的比重大幅提升,而老人与子女...
  • 作者:胡湛 彭希哲
  • 全文[ PDF 2640.0 KB ] 2014.29(3)  共有 2817 人次浏览
  • 家庭结构的持续与变迁——海峡两岸老年人居住安排的比较
  • [摘要]本文以本世纪初在大陆东部、南部沿海与台湾地区进行的家庭动态调查为基础,建构主样本老年父母与子女同住的数据,分析两代同住现象。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大陆东南沿海与台湾地区社会转型性质虽有不同,代间同住仍反映父系原则,惟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与女儿同住及未与已婚子女同住倾向高于台湾地区,且较受老年人需求的影响。第二,由于大陆特殊的城乡政策,显示出较台湾地区更强的城乡差异;不过大陆东南沿海乡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低于台湾地区的都市和乡村。第三,大陆东南沿海乡村务农比例高于台湾地区,但在公部门工作的比例也较高,反映公部门...
  • 作者:章英华 于若蓉
  • 全文[ PDF 2021.0 KB ] 2014.29(3)  共有 2784 人次浏览
  • 论断与学理——陆学艺先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性分析
  • [摘要]本文对陆学艺先生有关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性论断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与这一分析有关,目前社会科学中流行的分析路径是系统功能理论和社会均衡理论,但陆学艺的分析不能简单地纳入这两条路径中的任何一条。本文解析了他的研究中有关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性的6个内涵,并对其中可能的学术发展空间和问题进行了探讨。
  • 作者:刘世定
  • 全文[ PDF 1298.0 KB ] 2014.29(3)  共有 1730 人次浏览
  • 台湾地区家庭代间关系的持续与改变——资源与规范的交互作用
  • [摘要]在快速社会变迁下,华人家庭代间关系的持续与改变能相当程度地反映华人家庭动态进程。本文以台湾地区家庭为例,使用“台湾社会变迁调查”资料,从三个方面来探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台湾地区家庭代间关系的发展。本文首先描绘奉养态度和孝道观念作为影响代间关系之核心价值观的长期变迁趋势及其意涵;其次以成年子女为中心,考察其与上一代父母及下一代成年子女间在金钱给予、劳务提供、情感支持上的代间交换模式;最后检视成年子女和父母间之代间交换如何受到个人资源与文化规范及其交互作用之影响。分析证实,父系规范持续实践于台湾地区的...
  • 作者:伊庆春
  • 全文[ PDF 3375.0 KB ] 2014.29(3)  共有 2648 人次浏览
  • “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学术路线——怀念与学习陆学艺先生
  • [摘要]陆学艺对中国社会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坚持了一条“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学术路线。这条学术路线,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社会学所面对的中西、古今、理实(理论与经验)、学用(学术与应用)问题。明确了这些基本关系,社会学中国化的关键就抓住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道路就明确了,就能够发展成为一门直面中国问题,运用适合中国的概念,得出对中国有用的结论,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方案,促进中国富强、民主、和谐的“富民学”、“强国学”。
  • 作者:

    景天魁

  • 全文[ PDF 1611.0 KB ] 2014.29(3)  共有 2119 人次浏览
  • 城市中年子女赡养的孝道行为标准与观念
  • [摘要]通过访谈和实验研究发现,城市中年子女将同龄人中多数人的赡养孝行视为孝行标准。他们认为选择机构养老方式赡养父母的孝行水平较低,需要采用补偿视角和获益视角的努力获取与同龄人横向比较的心理平衡,通过降低自己的未来孝道期待获取纵向上的代际互惠平衡。这些人当前感知的孝行标准虽然较高,但预期孝行标准则呈下降趋势,于是其赡养老人的行为意愿、相关情感和认知评价都会通过接受机构养老来使孝道观发生变化。
  • 作者:李琬予 寇彧 李贞
  • 全文[ PDF 2392.0 KB ] 2014.29(3)  共有 2578 人次浏览
  • 中国地方分权的政治约束——基于地铁项目审批制度的论证
  • [摘要]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既承担了主要的行政事务和行政责任,同时又缺乏充分的地区治理权?现行观点一般归结为中央政府保留着任意干预地方政府的绝对权力,以便随时控制和纠正地方政府的偏离行为。本文指出,这一问题还与地方政府本身的行为有关,即地方政府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上有意排斥权力的横向分立和制衡,追求地区权力一元化。地区权力一元化带来地方公共决策的风险控制问题,为此,需要建立纵向制约的决策机制,由此导致地方公共决策的风险控制最终依赖中央政府。这一结论的现实意义是,如果不能约束地方政府追求权力一元化的行为,那么,地方公共事...
  • 作者:

    曹正汉 薛斌锋 周杰浙

  • 全文[ PDF 2424.0 KB ] 2014.29(3)  共有 2379 人次浏览
  • 政策企业家与社会政策创新
  • [摘要]不断推动地方政策创新并将成功经验推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制定的显著特征。既有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及为什么可能创新,但关注创新理念产生、被政策参与者接受并最终成为政策实践的过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南国市医保政策创新为例,运用政策企业家理论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过程,尤其关注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主体及其互动。研究发现,为提升组织地位,争取更多的行政资源,行政官僚在创新过程中扮演了政策企业家角色。凭借知识和技术专长,他们不仅构建政策议题、提出创新理念、设计政策方案,还通过营销、结盟、制造政绩等...
  • 作者:朱亚鹏 肖棣文
  • 全文[ PDF 1980.0 KB ] 2014.29(3)  共有 2891 人次浏览
  • 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社会学分析——一个能力论的解释框架
  • [摘要]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鲜明的政府投资驱动型特征。已有解释大都过于强调政府投资的动机,而忽视了政府投资的能力。本文提出一个不同于动机论的能力论的解释框架,并分析政府投资能力的具体变动机制。本文指出,中国呈现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的政治动力是特有的经济增长的合法性诉求及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认知图武,在该政治动力的驱动下,相继出台了分税制、银政分离制、国企资本化等制度,有意或无意中形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在此基础上,作者利用分省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政府投资能力的回归模型,对已有三种理论和本文的理论解释...
  • 作者:

    刘长喜 孟辰 桂勇

  • 全文[ PDF 2417.0 KB ] 2014.29(3)  共有 2592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