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清末“庙产兴学”与乡村权势的转移——以巴县为中心
  • [摘要]晚清以政府主导的"庙产兴学"运动,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为乡村社会各阶层所认知和实践。"庙产兴学"政策的实行,对乡村社会权力网络而言,最大的冲击是得到政府授权的学董的出现,它打破了乡村社会原有的权力网络结构,引起诉讼不断。晚清乡村社会新式学堂兴起的过程,同时也是地方权势转移的过程。 
  • 作者:

    梁勇;

  • 全文[ PDF 602.0 KB ] 2008.23(1)  共有 2198 人次浏览
  • 论个人福利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 [摘要]福利是社会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与人类的根本价值追求有直接的关系。但关于福利的本质学术界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个人福利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上,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倡导的是国家、集体利益至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承认人是根本目的,承认应该"以人为本"。但是,在个人福利与他人福利、个人福利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澄清。本文主要以黄有光和阿马蒂亚.森对福利概念的解释为基础,论述了福利的本质就是个人因有真实机会实现自己有价值的功能导致的快乐、幸福。快乐、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社会发展的目的...
  • 作者:

    杨伟民

  • 全文[ PDF 645.0 KB ] 2008.23(1)  共有 2253 人次浏览
  • 退出成本、信息和冲突——以一起标会会案的发生和解决为例
  • [摘要]本文试图从退出成本和信息的角度分析冲突问题。作者首先对一个"拍卖20元钱"试验的结果进行理性选择分析,指出退出成本高昂和信息不足对出现高标价起重要作用。然后作者以一起标会会案的发生和解决为例,具体说明退出成本和信息在这起标会会案的发生和解决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作者举例说明许多大冲突的发生是因为退出成本高昂和信息不足,而许多社会制度安排都具有降低退出成本、促进信息流通从而消减冲突的作用。 
  • 作者:

    张翔

  • 全文[ PDF 761.0 KB ] 2008.23(1)  共有 1654 人次浏览
  • 国家、市场与社会:秦淮河污染治理的多维动因
  • [摘要]1950-2005年间,秦淮河前后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治理。前三次治理以防洪排涝为目标,后两次治理则力图改善N市的水系生态环境质量,并被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本文以第四和第五次治理为主要分析事件,力图说明秦淮河的污染治理受到了提高或改善城市或政府形象和谋求市场经济利益的双重力量的推动。同前三次相比,国家因为经济动员的能力增加,使其保持了政治动员的潜能;而市场的力量则因污染治理的经济效益而凸现出来。相比之下,尽管在问题的形成和议论方面,社区或社会的力量已经逐步显现,但离真正影响污染治理的进程尚有相当的距离。 ...
  • 作者:

    周晓虹

  • 全文[ PDF 643.0 KB ] 2008.23(1)  共有 2157 人次浏览
  • 社会组织与亲属制度研究
  • [摘要]本文以澳洲亲属称谓系统为起点,考察社会组织与类别式亲属制度在部落社会早期的嵌合关系,论证亲属制度的两个本位:第一本位以外婚制单系继嗣群为亲属合并原则(群间称谓),第二本位以核心家庭为亲属区分原则(个体间称谓)。这两个本位同时也是观察和描述亲属制度的两个视角,欧美人类学在部落社会类别式亲属制度研究中主要采用以核心家庭为本位的表述途径,因此出现合并与区分之间的表述误差(歧义)。在此基础上本文举例分析拉德克利夫-布朗《亲属制度研究》一文的论证失误,通过学术史疏理表明,表述方面的区分与合并是亲属制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
  • 作者:

    张岩

  • 全文[ PDF 944.0 KB ] 2008.23(1)  共有 2182 人次浏览
  • 现象学在社会学里的百年沧桑
  • [摘要] 本文先简述现象学社会学于上世纪60年代之后的终结,又详细描述了一个由现象学家们和社会学家们在过往百年里所构想的众多理论建构形成的光谱。它是由存在论的三个焦点——"行动者及其处境"、"诸行动者在互动中"和"他性"——接驳起来的,从现象学这一端伸延到社会学那一端。本文讨论诸建构在光谱上的相对位置,探讨这些位置在理论社会学上的含义,并由此估量理论社会学的未来发展。 
  • 作者:

    吕炳强; 刘保禧;

  • 全文[ PDF 823.0 KB ] 2008.23(1)  共有 2199 人次浏览
  • 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
  • [摘要] 本文从苦难的社会性和社会根源的分析入手,着重探讨普通农民关于自身经历的讲述如何能够成为历史的问题。农民对"苦难"历史的讲述,构成20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口述资料的重要内容。"苦难"的社会属性确立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宏观社会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也表明必须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视角揭示"苦难"的深刻根源。将文明落实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农民的生活史就与宏观的社会历史过程联系起来,而他们日常琐碎的经历和讲述便具有了非凡的意义,可以成为宏大叙事的有机部分。这就是从普通人的日常...
  • 作者:

    郭于华

  • 全文[ PDF 482.0 KB ] 2008.23(1)  共有 2138 人次浏览
  • 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
  • [摘要]客观主义社会分层论者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致力于探究支配着"社会分层"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主观主义社会分层论者则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致力于考察导致"社会分层"现象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与此二者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
  • 作者:

    谢立中;

  • 全文[ PDF 946.0 KB ] 2008.23(1)  共有 2356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