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台湾、福建三个村落现代教育空间确立的历史,论证现代性建构过程中民间社会力量及文化与超地方的政权构成的互动关系。作为现代初等教育空间的学校,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变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类型的现代性方案(如殖民化和民族—国家设计) 中,乡村的现代小学扮演着促使社会化中的主体分离于传统社会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之外,与现代社会的“抽象体系”实行整体结合的角色。在乡土社会中确立的现代学校,已经以一种新式的文化品格的面貌为地方民间社会所接受,成为渗透至深的象征力量。而这一事实又说明,村落社区公...
  • 作者:

    王铭铭

  • 全文[ PDF 414.0 KB ] 1999.14(6)  共有 1655 人次浏览
  •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 [摘要]生命历程研究虽然在国外社会学界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国内学界还鲜有研究者有意识地运用此范式进行研究。为了向国内同行推介这一领域,我们就生命历程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析范式、理论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所运用的定量方法中较新的“事件史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生命历程研究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
  • 作者:

    李强,邓建伟,晓筝

  • 全文[ PDF 473.0 KB ] 1999.14(6)  共有 2795 人次浏览
  • “文革”事件对入学、升学模式的影响
  •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文革”期间不同入学风险组在获得不同阶段教育时的不同模式,发现“文革”事件只是在“文革”前期对高中教育的获得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对其他阶段的教育获得模式并无重大改变;在“文革”后期,教育获得的一般模式在各阶段教育都有更为强烈的回复。本文认为,面对“文革”的冲击,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或者努力抗拒这种冲击,或者利用这种冲击所造成的混乱,透过权力因素延续着教育获得模式中的代际影响;在教育机会获得模式中也存在包括社会记忆在内的制度性抗干扰并迅速恢复平衡的能力。“文革”这一历史事件对另一种...
  • 作者:

    刘精明

  • 全文[ PDF 478.0 KB ] 1999.14(6)  共有 1887 人次浏览
  • 改革的阶段性效应与跨体制职业流动
  • [摘要]混合经济的背景下,从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工作转换作为市场转型过程的外显表现,既是一种十分突出的结构性变迁,同时又反映了市场化进程中分层秩序的变化。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本文对一个全国性城市样本的工作经历数据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对市场渗入过程中跨体制职业流动的研究揭示了:(1) 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后果;(2)“单位制分割”的松动与延续;(3) 社会群体参与社会变革的阶段性。
  • 作者:

    郑路

  • 全文[ PDF 448.0 KB ] 1999.14(6)  共有 1354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
  • [摘要]本文认为时空特性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概念是建构社会理论的核心。本文从时空角度讨论了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关系,确定了社会时空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界定和阐释了时空压缩概念,并针对吉登斯的时空延伸概念作了一些讨论。本文用时空压缩概念描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结构,初步显示了这一概念的解释力。
  • 作者:

    景天魁

  • 全文[ PDF 343.0 KB ] 1999.14(6)  共有 1566 人次浏览
  •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研究及其思考
  •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近来读到的有关论著对欧美社会文化人类学关于“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研究的社会文化和理论变迁的背景以及一些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研究做了简略的介绍。对于社会文化人类学来说,“全球化”不是文化同一化,而是商品、钱、人、图像、技术、知识和思想等各种客体和主体,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过的广度和速度的流动。“本土化”则是对应于上述“全球化”的另一个社会事实。同样,传统的复兴往往也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内容。作者还根据自身的文化观察与思考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提出了一...
  • 作者:

    翁乃群

  • 全文[ PDF 371.0 KB ] 1999.14(6)  共有 1751 人次浏览
  • 金融市场的社会学视野
  • [摘要]本文用社会学的视野审视了日常生活中日显重要而往往被社会学家所忽略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主要运用大众行为理论、感染理论、价值增加理论、收敛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社会理论来研究证券市场,同时考察了几种情景因素与市场行为的关系以及时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
  • 作者:

    周长城,殷燕敏

  • 全文[ PDF 375.0 KB ] 1999.14(6)  共有 1917 人次浏览
  • 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 [摘要]本文揭示了旅游现象的社会学意义,提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旅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认为,旅游是现代现象,因而只有放在现代性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到更充分、恰当的解释。旅游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方法就是把旅游同现代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旅游与现代性的关系是旅游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墨顿所提出的“社会学好恶交织”可以应用到对整个现代性生存条件的解释,而旅游则是对现代性生存条件的“好恶交织”的反应和体现。正如对“离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对“正常”现象的理解一样,对旅游( 即对“正常社会”的超脱行...
  • 作者:

    王宁

  • 全文[ PDF 287.0 KB ] 1999.14(6)  共有 2697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