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兰安生模式”与民国初年北京生死控制空间的转换
  • [摘要]本文以民国初年北京城区空间结构的转换为例,指出中国城市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种类型的西方制度监控形式的渗透:警察系统与医疗系统。史料证明,现代医疗系统比警察系统更为有效地打破了城区人民的日常生活节奏和秩序。20年代所谓“兰安生模式”的引进和拓展,实现了北京城原有的“自然社区”与“医疗社区”的全面叠合,从而把北京人的出生与死亡纳入一个非常严密的档案化网络之中,通过取消产婆和阴阳先生在原有社区内的文化与仪式协调功能,更为彻底地破坏了城区的自治组织状态。本文认为,在这一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空间转换中,...
  • 作者:

    杨念群

  • 全文[ PDF 442.0 KB ] 1999.14(4)  共有 1771 人次浏览
  •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下)
  • [摘要]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传统社会的反近代化机制无疑有儒家色彩的一面,即大共同体与小共同体都抑制个性,父权制家族桎梏与专制国家桎梏都阻碍着自由交换、竞争与市场关系的发展,阻碍着民主、人权与公民社会的形成。但这种反近代化机制更确有非儒家色彩(或曰法家色彩)...
  • 作者:

    秦晖

  • 全文[ PDF 220.0 KB ] 1999.14(4)  共有 1723 人次浏览
  • 公平的实现时序
  • [摘要]公平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目标。但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基于以人为本位、人权、理性等依据,公平这一理念主要有三层涵义:机会均等的原则,按贡献(包括劳动价值、生产要素等方面的贡献)分配的原则,补偿的原则... 
  • 作者:

    吴忠民

  • 全文[ PDF 60.0 KB ] 1999.14(4)  共有 1574 人次浏览
  • 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的研究
  • [摘要]西方社会学理论是沿着一条什么道路发展的,它的不同时期的各种理论和流派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说,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内在逻辑是什么,一直是理论社会学界关注的问题。已发表的国内外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著作,大都是按人头或国别(古典社会学理论)...
  • 作者:

    侯钧生

  • 全文[ PDF 475.0 KB ] 1999.14(4)  共有 2062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趋向
  • [摘要]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理论社会学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分支学科之一。解放以前即有社会学家开展研究,如潘光旦、程伯群、郭真等,但尚属起步阶段。我国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学科以后的近20年,中国社会思想史日益受到重视,其研究工作进入发展阶段。特别是近10年来,其发展速度显...
  • 作者:

    王处辉

  • 全文[ PDF 37.0 KB ] 1999.14(4)  共有 1326 人次浏览
  • 西方社会学关于中国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状况述评
  • [摘要]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对中国改革开放中组织与制度变迁的研究十分活跃。本文介绍了英文文献中社会学以及相关学科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 作者:

    周雪光

  • 全文[ PDF 475.0 KB ] 1999.14(4)  共有 1761 人次浏览
  • 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
  • [摘要]本文分三个时期回顾了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组织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内部劳动分工、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决策和管理,没有形成对组织的系统研究,也不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第二个时期是40—60年代,对古典命题的反动促进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组织研究,特别是西蒙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系统论的应用,马奇等人的努力更使组织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以后,对前人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以实证主义传统为主流的一系列理论流派,包括权变理论、资源依附理论、种群生态理论、制度主义理论...
  • 作者:

    邱泽奇

  • 全文[ PDF 655.0 KB ] 1999.14(4)  共有 1615 人次浏览
  •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
  • [摘要]文章主要从资源和交换的角度分析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文章认为,中国的单位组织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组织,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化”的统治形式和工具,是国家实现统治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文章试图论证,单位成员在单位中所获得的资源以及他们对单位的满意度,仍然是影响其依赖性行为的基本决定因素;个人在单位中获得资源的多少将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单位的依赖性行为和对单位的满意度;同时,人们对获取资源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和制约人们的依赖性行为。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中国单位组织中资源与依赖交换过程的...
  • 作者:

    李汉林; 李路路;

  • 全文[ PDF 523.0 KB ] 1999.14(4)  共有 1512 人次浏览
  • 社团、社会资本与政经发展
  •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的概念分析社团的作用,指出社团的发展有助于建立人际间的互信和互惠交换(reciprocity)的规范,从而减少在公众事务和市场上的“搭便车”或利益互损行为。西方的研究发现,一个充满互信、互惠和民众积极参与公益事务的“市民社区”(civiccommunity)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社团正逐步发展,这些社团能否发挥同样的功能,本文将作一探讨
  • 作者:

    陈健民,丘海雄

  • 全文[ PDF 311.0 KB ] 1999.14(4)  共有 1544 人次浏览
  • 嵌入性与关系合同
  • [摘要]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对关系合同的分析,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设后,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即约前关系导入、多元关系属性、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制。在新的假设下,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继而,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代理关系,于是“二次嵌入”问题被提了出来,这给再缔约过程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最后,以中国乡镇企业组织为例,说明了关系合同理论在现实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意义&nb...
  • 作者:

    刘世定

  • 全文[ PDF 378.0 KB ] 1999.14(4)  共有 1751 人次浏览
  • 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 [摘要]语言问题应当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但因为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限制,社会学一直未能把语言问题研究纳入自己的视野。直到本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学主流才普遍重视语言问题研究,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社会基本矛盾由人与自然关系转为人际关系的后工业社会是社会学语言学转向的现实基础。处理人际关系、寻求社会和谐成为社会中心任务,不仅突出了语言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且也促进了社会学研究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并实现了社会学研究从本体论向生存论、认识论向理解论、绝对论向相对论,以及科学世界、生产世界向生活世...
  • 作者:

    刘少杰

  • 全文[ PDF 245.0 KB ] 1999.14(4)  共有 1951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