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论转型期亲子互动的特征
  • [摘要]本文以实证调查为依据,从已婚两代人的居住形态 、经济往来、家务依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分析了两代人之间的互动乃至家庭关系的特征,以展示处于历史 性变革中家庭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演变过程。
  • 作者:

    田晓虹

  • 全文[ PDF 142.0 KB ] 1996.11(6)  共有 1274 人次浏览
  • 豫东地区婚礼中的“随礼”现象分析
  • [摘要]本文是作者对西村人际关系的实地考察和分析。通过对该村婚礼上四份“礼单” 的分析 ,指出村落社会中的“随礼”网络有两类 :第一类是亲属集团内部的网络 , 这个随礼网遵循的原则是 :礼的数额依血缘关系的远近确定 、不公开 、迂回等价 ;第二类是非亲属者的随礼网, 遵循的原则是:礼的数额依交往关系的密切程度确定、公开和直接等价 。村落中的随礼现象具有普遍性 、等价性和互助性三个特点 。随礼之风盛行表明村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尚保留着温情脉脉的特点 , 它培养了中国人的“知恩必 报”的责任心,但同时也使中国人身上负着沉重的人情债。...
  • 作者:

    尚会鹏

  • 全文[ PDF 203.0 KB ] 1996.11(6)  共有 1960 人次浏览
  • 战国秦汉时期的女军
  • [摘要]战国秦汉时期,女子从军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 。这种社会现象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也有深刻的社会影响。 战国秦汉时期女子从军的历史事实 ,说明了当时社会意识中勇武精神长期体现出主导作用的倾向, 也说明了当时妇女曾经在社会生活中可能居于较其他时代相对重要的地位 。尽管女子从军往往是一种被迫发生的社会行为 ,又每每被看作社会疾 苦的表象之一,但是从社会史考察的角度看 ,对于妇女社会作用的实现 ,也应当肯定其值得重视的特殊的意义 。
  • 作者:

    王子今,孙中家

  • 全文[ PDF 176.0 KB ] 1996.11(6)  共有 1466 人次浏览
  • “中国职工互助保险发展前景研讨会”综述
  • [摘要]由全国总工会事业发展部、国家体改委分配与 社会保障体制司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共同举办的“中国职工互助保险发展前景研讨会”1996 年 8 月在 北京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保险问题专家及有关部门同志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互助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充性, 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 作者:

    董之鹰

  • 全文[ PDF 61.0 KB ] 1996.11(6)  共有 1233 人次浏览
  • 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的再认识———访日本庆应大学富永健一教授
  • [摘要]自本世纪60年代末日本跻入发达国家之列以来 ,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世人瞩目,尤其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 ,欧美的学者们出版了很多评价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著作, 不少译成中文 ,对中国的社会科学界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 欧美学者的一些观点并未得到日本学者 的一致认可。本文的被访者富永健一教授即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今后的发展趋势等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并对欧美学者创造的一些似乎已 成定论的“日本式经营”、“家族式企业”、“家族社会”等概念提出了反论。...
  • 作者:

    张萍

  • 全文[ PDF 106.0 KB ] 1996.11(6)  共有 1473 人次浏览
  • 论国有企业的权威问题———兼对安基·G·沃达的讨论
  • [摘要]资源、合法性、产权是企业权威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文章从国有企业中资源分配的身份化 ,合法性认同的非科层职位化 ,产权关系的不清以及所有者和劳动者角色 的混同,宏观社会的政治原则和微观组织的管理原则的混同诸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权威不足的原因 ,并对安基·G·沃达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
  • 作者:

    蔡禾

  • 全文[ PDF 221.0 KB ] 1996.11(6)  共有 1384 人次浏览
  • 私营企业雇工及劳资关系调查报告
  • [摘要]由于经济体制转换和产业结构转换双重变革的叠加, 中国大陆私营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私营企业雇工已成为社会结构中新的组成部分 。雇工主体来自农民,由 于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使他们成为独具特色的“边缘人”群体 。今天私营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总体上是平和的 ,虽然在劳动条件 、保护 、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企业主家族制管理和雇工得到较多的收入都起到了缓解作用 。不过在一个劳动力充斥而资本匮乏的国度里 ,在一个商品经济骤然发展而又没有一个思想启蒙运动与之相平衡的时代里,在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中 ,劳动处于劣势 。因此...
  • 作者:

    戴建中

  • 全文[ PDF 279.0 KB ] 1996.11(6)  共有 1456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学会1996年年会综述
  • [摘要]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 ,辽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辽宁省社会科学 界联合会、辽宁省社会学会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 1996 年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 于 1996 年 8 月 2 日至 8 月 6 日在沈阳兰亭宾馆召开 。这次会议云集了全国社会学界著名专家、学者百余 人,并邀请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 、辽宁省和省政府领导 20 余人 。
  • 作者:

    范广伟

  • 全文[ PDF 104.0 KB ] 1996.11(6)  共有 1409 人次浏览
  • 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及运行规则
  •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演变历史过程的分析 , 探讨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需要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和运行规则。文章特别指出, 要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理念基础在各种社会力量 、 思想观念的较量下几经变化的实际情况予以全面把握, 以避免盲目地摘取某一种观念作为我们的指导。作者认为 ,在中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除了必须以国家立法为依据、由中央政府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外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职工工资由计划体制下的低工资向市场调节机制决定的劳动力价格的转变 ,社会保障...
  • 作者:

    杨伟民

  • 全文[ PDF 253.0 KB ] 1996.11(6)  共有 1576 人次浏览
  • 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 [摘要]本文指出城镇企业富余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大量存在已成为影响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也成为深化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 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因此 ,作者认为:我国国情决定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全面以“社会安全”、“经济促进” 、“就业调节”为功能目标 ,在今后二三十年时间内 更要突出“就业调节 ”功能 。报告根据“功能定位 、政策设计 、体制完善”统筹设计养 老、失业、医疗、生育 、工伤五大险种 ,从 10 个方面提出了深化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系统思路和操作性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了...
  • 作者:

    陈颐

  • 全文[ PDF 297.0 KB ] 1996.11(6)  共有 1341 人次浏览
  • 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
  • [摘要]香港是一个殖民地社会,在本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前, 港英当局一直很少关注穷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当时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不全, 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进入 60 年代中期, 香港的社会保障进入奠基阶段 。本文主要阐述了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和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作者认为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后, 如何完善和健全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 ,是未来特区政府必须正视的一个严肃课题 。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一个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机制, 也是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一环 。未来的香港特区政府必须及时...
  • 作者:

    曹云华

  • 全文[ PDF 274.0 KB ] 1996.11(6)  共有 1976 人次浏览
  • 《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简介
  • [摘要]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 授、历史学博士王日根撰写的《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是目前乡土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作者选择了明清基层社会中最能体现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的会馆这一社会组织 , 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式, 指出明清会馆是以乡土为纽带、流寓客地的同籍人自发设置的一种社会组织 ,是流动社会中的有效整合工具, 是对家庭组织的超越和对社会变迁形势的适 应与创造 ,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及其限度。
  • 作者:

    胡荣

  • 全文[ PDF 32.0 KB ] 1996.11(6)  共有 1870 人次浏览
  •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 [摘要]70 年代中期以后,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显现出局限和弊端, 并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本文从经济 、政治和社会三个角度分析造成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困境的原因 ,并从西方各国的改革实践来探讨走出困境的途径,目的在于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 作者:

    史柏年

  • 全文[ PDF 190.0 KB ] 1996.11(6)  共有 1377 人次浏览
  • “脑体倒挂”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 [摘要]本文重新研究了我国的脑体倒挂问题,并用数据证明了脑体倒挂主要是 80 年代 产生的现象 ,到了 90年代,脑体倒挂已让位于脑体正挂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本文进一步提出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体力劳动者最先进入市场, 因而 ,体力劳动者是市场改革中最先获利的群体;在第二个阶段脑力劳动者开始大量进入到市场中来,因而到 90 年代 ,脑力劳动者也逐步享受到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本文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出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也反映了社会群体变革的阶段性 ,即变革是从社会边缘群体开始的 ,然后才逐渐延伸...
  • 作者:

    李强

  • 全文[ PDF 225.0 KB ] 1996.11(6)  共有 1847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
  • [摘要]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旧式的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以“党的领导”和“民主集 中制”整合中国社会为现代社会 ,近年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 中国社会是否仍是伦理社会? 先提出“中国社会市场化的限度”问题 ,以“当今世界两大社会力量是市场原则和组织原则”判定 ,组织原则是市场化的限度所在。借用马克斯·韦伯 “理性主义社会”一词 ,分析理性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间接性的 ,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性的,可以证明, 中国社会不是理性主义社会。在对现代中国社会分析基础上 ,指出一个事实——现代中国最基本...
  • 作者:

    谢遐龄

  • 全文[ PDF 269.0 KB ] 1996.11(6)  共有 1794 人次浏览
  • 再论传统和现代的斗争游戏———正规化的搓揉形塑
  • [摘要]在中国近代史中 ,表面看起来, 传统和现代在人们的认知中, 其基本运作理路是对张的 。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里, 在具体作为表现上 ,它们却相安无事地互 相搓揉着, 这无疑地是一种新文化的形塑。传统与现代交手, 经过了发轫期、对峙期与颠倒期三个阶段之后, 逐渐浮现出一个揉合了二者的具完形体的新文化传统 ,并代表着社会面对另一波外来文化的挑战。本土与外来文化之斗争便如此生生不息地继续下去。亏损空无, 是人类文明避免死亡而再创生机的必要条件 。而传统与西方主流文化具异质性之某些区域文化(如东方区域文化)或许正是再创生机的...
  • 作者:

    叶启政

  • 全文[ PDF 296.0 KB ] 1996.11(6)  共有 1266 人次浏览
  • 改革时期的农民家庭和乡村组织及其变迁———萧山农村变革的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在实证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萧山农村组织的历史与现状, 探讨了乡村组织变迁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联。文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作为生产单位的农户 家庭推动和保障了当地乡村工业的发展;改革初期家庭作为生产组织形式并未扩展到二三产业中去 ,如何对其整合是当地农村保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的村落共 同体, 是村民共同的生产单位、利益单位和价值纽带, 是农民在共同拥有土地的基础上、面对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时的一种群体结合方式, 它内部的经济网络和人际网络是当地农村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论文最后指出,乡村政权组织在保证农...
  • 作者:

    何兆永

  • 全文[ PDF 227.0 KB ] 1996.11(6)  共有 1311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