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妇女干部的心理对奕与社会调适——兼谈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 [摘要]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妇女干部队伍已初见规模。在全国各个岗位上工作的女干部(包括一般干部),已由1951年的345,000人,增加到1983年的5,300,000人,但是比较其他领域中的职业妇女,妇女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却显得薄弱。从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看,妇女在业人数已达在业总人数的43.70%。
  • 作者:

    李小江,梁军

  • 全文[ PDF 557.0 KB ] 1986.1(6)  共有 1761 人次浏览
  • 二次战后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我国社会心理学建设
  • [摘要]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从1908年算起,不过七十八个年头。至于我国社会心理学,三十年代曾有孙本文等学者的精心研究,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黎明时期;解放以后,它一直没有被承认过。1982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心理学历史元年的开始。
  • 作者:

    沙莲香

  • 全文[ PDF 734.0 KB ] 1986.1(6)  共有 1399 人次浏览
  • 论提高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接收和容纳能力
  • [摘要]一、机器人的启示 1961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Robot,这是美国发达的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美国依靠自己强大的技术优势,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日本在机器人的研制方面,起步要晚得多。直到第一台机器人诞生八年以后,日本才根据从美国获得的许可证,制造第一批机器人;而大规模的制造和使用,则始于1979年。但是,仅仅几年的时间过去,日本却把美国远远地甩在了后边。
  • 作者:

    孙立平

  • 全文[ PDF 693.0 KB ] 1986.1(6)  共有 1632 人次浏览
  •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情况
  • [摘要]社会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构成的。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划分、归类,研究不同层次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利益分配、社会流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僵化的脱离实际的阶级分析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错误理论在实践中又不断得到强化。
  • 作者:

    朱庆芳

  • 全文[ PDF 532.0 KB ] 1986.1(6)  共有 1481 人次浏览
  • 赴内蒙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历史与现状调查
  • [摘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简称知青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波及全国城乡各地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其中几十万外地知识青年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也是内蒙古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劳力支边运动,它不仅对一代知识青年的素质、经验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使内蒙地区的文化和各族人民的思想、生活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因此,认真回顾这场运动的历史过程,分析评价其利弊及经验教训,对于今后制订正确的支边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 作者:

    史镜,李明启,邢宝玉

  • 全文[ PDF 622.0 KB ] 1986.1(6)  共有 1903 人次浏览
  • 广西南宁市永宁村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 [摘要]永宁村距离南宁市区10公里,位于高峰林场附近的丘陵地带,分散在大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6个自然坡上。全村现有505户,2,616人,1,334个劳动力。其中男劳动力为636人,女劳动力为698人;务农劳动力为1,141人,务工劳动力为138人,其他劳动力为55人。
  • 作者:

    蒙晨

  • 全文[ PDF 514.0 KB ] 1986.1(6)  共有 1636 人次浏览
  • 个人生活方式的社会管理机制
  • [摘要]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社会生活上必然引起的变化是,人们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性不断增强,个人在选择生活方式上主观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由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活资料实行个人所有制,人们的许多基本生活活动(如物质和文化消费活动、闲暇时间的支配等等)都是在个体化的形式下进行的。因此,个人按怎样的方式生活,如何支配自己的生活行为,都势必对社会发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 作者:

    王亚林

  • 全文[ PDF 665.0 KB ] 1986.1(6)  共有 1601 人次浏览
  • 闲暇时间与城市老人生活方式
  • [摘要]在对老年群体的长期观察和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层面、不同个体背景的老年人对闲暇时间占有的数量、支配的形式和利用的程度,以及他们在等量时间内活动的内容和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又与老年人各自选择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而言之,对闲暇与老年生活方式的研究,是老年社会学学科中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 作者:

    潘穆

  • 全文[ PDF 242.0 KB ] 1986.1(6)  共有 1790 人次浏览
  • 对家庭结构类型的探讨
  • [摘要]最近,读了关于家庭方面的书,包括《婚姻家庭探索》、《中国城市家庭》、《家庭问题种种》、《家庭管理学》、《儿童社会学》和近两年来出版的《家庭》杂志等。在阅读中,深感各书(包括书里的各篇文章)对家庭结构类型的概念很不统一,亦即对各类家庭的名称很不统一,而且有的概念名实不符,有的名称缺乏中国化,显得不够简明、科学。
  • 作者:

    陈铭卿

  • 全文[ PDF 427.0 KB ] 1986.1(6)  共有 1838 人次浏览
  • 结婚率离婚率若干问题的探讨
  • [摘要]结婚和离婚,是社会生活中极其普通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结婚率和离婚率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 作者:

    顾鑑塘

  • 全文[ PDF 397.0 KB ] 1986.1(6)  共有 1704 人次浏览
  •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的断想
  • [摘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就是要从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来认识和研究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史,其社会结构的特征、性质与优劣,其文化特征和社会各类成员中的存在方式及作用,以及这一切在现代社会、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人的观念中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 作者:

    彭定安

  • 全文[ PDF 60.0 KB ] 1986.1(6)  共有 1031 人次浏览
  • 社会主义社会学研究对象初探
  • [摘要]在我看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应该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整体状况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简要地说,这是由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具体历史任务决定的。
  • 作者:

    彭立荣

  • 全文[ PDF 149.0 KB ] 1986.1(6)  共有 1290 人次浏览
  • 不可否认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
  • [摘要]否认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是困难的。或者反过来说,否认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成立是困难的。
  • 作者:

    袁阳

  • 全文[ PDF 145.0 KB ] 1986.1(6)  共有 1216 人次浏览
  • 社会学应用研究的含义
  • [摘要]我给社会学应用研究定义为:它是关于用社会学的原理、方法或视野来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以谋社会的改造和进步,从而丰富和发展社会学学科的一种科学研究。 这里讲了五层含义,即社会学应用研究的性质、内容、目的、结果和特点。
  • 作者:

    李建勇

  • 全文[ PDF 217.0 KB ] 1986.1(6)  共有 1302 人次浏览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时代特征
  • [摘要]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将人类引向崭新的境地,虽然这种现代文明在地球上目前仍然是初露端倪,但它所导致的世界多样化发展却迫使人们的认识方法开始从抽象进入到具体。具体的方法不同于直观的方法,因为它早已超出了感觉经验的范围,是在科学抽象指导下对世界丰富事物的具体把握,并进而通过这种具体把握不断充实和丰富着一般理论。
  • 作者:

    曹锡仁

  • 全文[ PDF 84.0 KB ] 1986.1(6)  共有 1370 人次浏览
  • 要提高社会调查的科学性
  • [摘要]读了《社会学研究》1986年第一期刊出的沈冰于同志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价值观的变化》(以下简称《变化》)一文以后,很受启发。但我觉得作为一篇社会学的调查报告,它所使用的调查方法不够严密。
  • 作者:

    ?钟元俊

  • 全文[ PDF 165.0 KB ] 1986.1(6)  共有 1173 人次浏览
  • 论主观社会指标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 [摘要]几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能否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是改革成败之关键。因而,关于群众对各项改革措施的主观或心理反应的调查与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已不满足于过去那种一般化的、估计成分较大、思辩色彩较浓的研究,开始寻求更科学的方法,对群众的心理反应进行指标化、计量化研究。
  • 作者:

    李强

  • 全文[ PDF 877.0 KB ] 1986.1(6)  共有 1159 人次浏览
  • 我国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历史文化特质
  • [摘要]在阶级矛盾十分突出的十九世纪中叶,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指导了一百多年来的实际斗争,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获得了人类社会自觉地进行社会变革的辉煌成就。但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革命,不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西方国家先取得胜利,而是在落后的带封建性的东方国家取得胜利,造成了历史的跳跃,产生了社会变迁中的极端复杂的局面。
  • 作者:

    于真

  • 全文[ PDF 839.0 KB ] 1986.1(6)  共有 1676 人次浏览
  • 试论改革与社会心理环境
  • [摘要]改革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而且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它们相互连给、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生态环境。这样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形成、确立和不断更新,是关系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和条件。本文打算对改革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的有关的理论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 作者:

    古江

  • 全文[ PDF 709.0 KB ] 1986.1(6)  共有 1837 人次浏览
 1